廖运周在1903年生于安徽淮南,1926年考进了黄埔军校,在这期间,他受到了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在1927年年初的时候,就悄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的时候,廖运周加入了南昌起义。在这之后,他受到组织的安排,进到国民党军队里去工作了,主要就是在芜湖那一片儿搞兵运方面的事儿。
打从那时候起,廖运周就成了我党安插在国军里头的一枚暗棋,可谁都没料到,就这枚暗棋往后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1927年起,廖运周就在国军里面长期暗中潜伏着。他这身份挺特殊的,就因为这个,老是害怕自己暴露了,所以一直都特别小心谨慎。
但凭借着出色的军事素养,再加上黄埔出身这块招牌,廖运周的仕途发展挺不错的,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就已经当上上校团长了。
1937年抗日战争一打起来,廖运周就特别积极地投身到抗战当中去了。像台儿庄战役,还有武汉会战等等这些特别重要的战斗,他都参加了,而且每次表现那可都是相当出彩的。
就拿台儿庄战役来说吧,廖运周那可是冲在最前面,带着一个团的人马朝着敌人狠狠地攻了过去,给国军能拿下台儿庄大捷可是出了大力的。
在武汉会战期间,廖运周的表现那可相当出彩。他带着杂牌军里的一个普通团,愣是把日军一个完整的师团给拖住了,而且还消灭了好几百名日军,另外还毁掉了十多辆坦克以及几十辆卡车。最厉害的是,他们团居然没有一个战士出现伤亡情况。
在武汉会战里,这人表现相当出彩,蒋介石为此给他发了特别嘉奖令,夸他取得的战果那叫一个辉煌。就因为这,他一下子成了传奇般的抗日英雄,全国人民都把目光聚焦到他身上了。再往后,他还升职当上了110师师长。
不过,廖运周虽说在国民党军队里干得挺不错,可他毕竟是咱们共产党潜伏着的人,还担着特使的任务,这样一来,就免不了会有暴露身份的危险。
就拿1939年来说吧,廖运周那时因为给我党提供情报,结果被特务给盯上怀疑了,后来就被调到三十一集团军干部训练班去当大队长了,这其实就是个没啥事儿干的闲差。
好在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特务一直都没找到廖运周通共的证据,这样一来,他的嫌疑最后也给解除了。不过,他没再官复原职,而是被安排去当了110师副师长。
廖运周察觉到,就这事儿来看,自己老是往外送情报,这风险可不小,往后可得多加点小心才行了。
廖运周老是害怕自己暴露,心里成天七上八下的。他还养成了个习惯,睡觉的时候都得在手上攥着一把手枪,就想着万一暴露了,能立马采取坚决的应对办法。
而且,廖运周为了能更好地潜伏下去,就主动去讨好上级,通过这样的方式结识了好多国军的上层人物,由此还搭建起了一张很大的关系网。
1942年的时候,廖运周又一次被任命担任110师的师长。打这往后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他可是一点儿差错都没再出过。
在国共和谈进行的那段时间,我党察觉到国民党压根就没什么诚意,于是就着手做了一系列的筹划安排。
1945年10月的时候,晋冀鲁豫中央局在110师悄悄设立了国军工作部,还派徐仁同志去和廖运周接上关系,让廖运周负责搜集国军军事行动方面的情报。
廖运周接到任务后,马上就开始各处奔走忙活起来,结果到了第二年的一月份,成功拿到了国军那份《1946年作战总结和1947年重点进攻计划》的机密文件。
那份机密文件没多久就被送到了延安,毛主席瞧完之后可高兴,夸赞廖运周干的事儿特别重要,给揭露国民党妄图发动内战这事儿提供了很有分量的证据。
没过多久,国民党真就挑起了内战。到了这个时候,像廖运周这样潜伏着的将领,他们所起的作用就越发凸显出来了。
就因为这个,组织特意安排刘浩同志去110师组建工作组,打算瞅准合适的机会搞起义行动。廖运周,也特别积极地跟刘浩配合,毕竟他盼着这一天,都等了差不多二十年。
可廖运周怎么也没料到,就在他打算发动起义的当口,蒋介石竟安排他所在的八十五军往徐州那边靠过去了。
就因为这个原因,起义的事儿只能先停一停了。
组织经过对局势的仔细考量后,做出了改变策略的决定,要求廖运周先别发动起义。在到最终发动起义之前的这段时间,廖运周最主要的任务仍旧是去收集军事情报。
廖运周知道这个消息后,心里挺失落的,不过他啥怨言也没有,就接着潜伏下去了。
1947年2月的时候,110师被调派到了山东那边。在这时候,组织很快就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把110师的地下党相关关系,转接到华东中央局去。
没过多久,当时担任华东中央局副书记一职的陈毅,便针对110师的地下党工作给出了重要指示,内容是“在当下这个阶段,搞情报所起到的作用比起义更大,得让廖运周充分发挥出他的作用来”。
那指示没过多久就传到110师了,就在同年夏天的时候,110师的地下党委组建起来了,由廖运周担任书记,刘浩出任副书记。
依照上级给出的指示,廖运周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任务。第一项是去搜集国军方面的情报,第二项则是要通过一些办法把110师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
第一个任务对廖运周来说轻松就能搞定,毕竟他平常就一直在做这类事儿。而且在之后的战争当中,他还真收集到了好多国军方面的情报,给我军开展军事行动帮了大忙,起到的作用可积极。
说到第二个任务,廖运周那做法简直绝了,让人忍不住惊叹。
那时候,110师的人员构成特别复杂,可不是所有人都跟廖运周关系亲近,就像副师长李达、王昌藩他们,属于很难被争取过来的那种情况。
廖运周琢磨着咋能把李达、王昌藩给弄走,后来他想出个招儿,向胡宗南推荐了这俩人,结果这俩人就通过升官的途径离开了110师。
对于中下层将领里那些思想顽固的家伙,廖运周会果断使出强硬手段。他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把这些人给罢免掉,然后提拔他自己能信任得过的人来接替那些被罢免者的职位。
廖运周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最后成功把110师完全掌握住了,整个师就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命令,这给后来他发起起义创造了很稳固的条件。
廖运周做的那些事,压根就没让国军高层发觉到啥异常,特别是他直属上级,也就是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对廖运周那可是相当信任的。
1948年11月的时候,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以及第三野战军发起了淮海战役,一下子就把六十多万国民党军队给分割包围住了,就当时那形势而言,对国民党军队可太不利。
蒋介石为了救被围的国军,让嫡系将领黄维赶紧带着12兵团去增援,廖运周所在的第八十五军也被编进了黄维兵团,这么一来,廖运周就成了黄维的下属。
其实,廖运周和黄维是有交情的。廖运周是黄维在黄埔那时候的学弟,而且在武汉会战期间,他俩还一块儿打过仗。当时的情况也算是间接帮黄维捡回了一条命,所以他俩的关系特别好。
那时候,淮海战役总前委琢磨着,黄维兵团可是蒋介石的亲信部队,装备那叫一个精良,士兵的素质也很不错,战斗力挺强的。所以,绝对不能放它进到淮海战场里头来。
所以,中央军委就下命令,要求中原野战军得拼上一切,无论如何都得把黄维兵团给消灭掉。
多亏了廖运周当内应,中原野战军事先就掌握了黄维兵团的行动情况,于是就打算布设一张大网,等着黄维兵团自己往里钻。
11月24号那天,八十五军从蒙城开到了赵集这块儿。从战略角度来讲,中原野战军主动把南坪集给放弃了。就因为这事儿,黄维错以为中原野战军已经被打得不行了,然后就下命令朝着宿县那个方向进攻往前推进。
但黄维怎么也没想到啊,中原野战军悄悄派了好多解放军往南边去了,一下子就把蒙城给占了,这么一来,黄维兵团的后方补给线就被切断。结果,黄维兵团自己就这么稀里糊涂地钻进了中原野战军设好的袋形阵地里,没多会儿工夫,就在双堆集被围起来了。
没错,这全部都是廖运周的功绩,黄维压根就没察觉到这些情况,不过兵团副司令胡琏倒是察觉到了一些异样。
那时候,胡琏跟黄维讲,“廖运周有点不太对劲……”
黄维回应胡琏讲道:“廖运周那可是我的老弟,还是校长(蒋介石)夸赞过的亲信爱将,你咋连他都信不过?你回忆回忆武汉会战那时候,他可是出了老大力气的。”
黄维对廖运周那是深信不疑的,就没把胡琏说的话当回事儿。胡琏,因为手头没证据,也只能闭上嘴啥都不说了。
和对方结束对话以后,黄维就着手分析起战局情况来。经过一番分析,他看穿了中原野战军心里打的算盘,立马改变了原来的部署安排,把进攻宿县的计划给取消了,转而决定进行突围行动。
第二天的时候,黄维把廖运周叫到了指挥部那边,吩咐他带着110师,和另外三个师一块儿去搞突围行动。当时黄维就跟廖运周讲,空军那边侦察后说敌人正在修筑工事,他琢磨着要趁着敌人还没完全站稳脚跟的当口,一下子打对方个猝不及防。
廖运周当下就察觉到黄维这一手相当高明,为啥会这么觉得?
关键还是在于黄维兵团虽说已经被包围起来了,可它的建制是比较完整的,而且装备还特别精良。要是在这个时候,它把力量都集中起来,朝着解放军的某一处发起进攻的话,那解放军肯定是抵挡不住的。
廖运周察觉到黄维兵团有可能开溜,不过他随即就想到,这说不定恰恰是把黄维军团给歼灭掉的一个绝佳时机。
想到这些,廖运周马上就对黄维讲,这事儿交给他没问题,他乐意第一个上,给黄维当开路的先锋。
廖运周说完那番话后,黄维可高兴坏了,他压根儿没料到廖运周能如此支持自己。当下就吩咐人把酒拿来,给廖运周敬上,并且对着廖运周是一通猛夸。
廖运周从黄维的指挥部出来后,马上就派人去给中原野战军通报情况,把黄维那边的军事安排以及自己打算发动起义这件事都告诉了对方。中原野战军这边,也很快给了回复,说同意起义,还会积极地去配合相关行动。
廖运周跟中原野战军说了要咋发动起义这事儿,当时他琢磨的是,让中原野战军在110师往外突围的那块儿给留出个口子来,等110师全都过去了,再把这口子给堵上。
不过,这计划存在一个毛病,就是110师的左右两边侧翼是国民党军的另外两个师,这对起义来讲是极为不利的。
廖运周琢磨着得把眼前这个问题给解决了,于是打算再去见黄维一面。见到黄维后,廖运周提了个想法,就是让别的师先留在后边,当个兵团预备队。他自己,则带着110师先往前冲,如果事情进展得挺顺的话,到时候再让其他师跟上,这么做对扩大战果是有好处的。
最后,黄维认可了廖运周提出的方案,接着廖运周就率领自己手下的五千五百多人出发了,在行进过程中,他始终依照事先拟定好的路线快速前行。
在往前走的过程中,黄维一个劲儿地通过对讲机打听廖运周那边的状况,廖运周就只回应说一切进展得挺顺利的,压根没让黄维察觉到啥异常情况。
中原野战军为了配合廖运周,一直打着空枪、放着空炮,弄出战斗特别激烈的那种假样子来。等廖运周带领的部队都安全通过了,才把通道给封上。
就这么着,廖运周顺利发起了起义,一直到这个时候,他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没多久,他就见到了中原野战军前线指挥的王近山司令员,俩人激动地抱在一起哭了起来,一同欢庆这美妙的时刻。
廖运周成功起义这件事,不光让110师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且给中原野战军争取到了两天的时间。这两天时间对咱们军队来讲可太重要、太宝贵了,就因为这个,围困黄维兵团的那个铁桶阵变得越发牢固了。
就在廖运周和王近山一同庆祝的时候,黄维正信心满满地等着廖运周传来胜利的消息。可没一会儿,廖运周起义的消息就传过来了,这一下把黄维惊得好半天都没能说出话来。
黄维心里明白,廖运周在战场上起义这事儿,那可真是给他来了个致命一击,一下子就把他唯一能突围出去的机会给弄没了,接下来等着他的肯定是一场特别惨烈的恶仗喽。
没过多久,中原野战军就朝着黄维兵团展开进攻。打了十天仗之后,黄维兵团那十多万人,除了一小撮零散的兵逃走了,剩下的大部分不是被消灭就是给俘虏了,黄维自己也被生擒活捉咯。那个挺狡猾的胡琏,因为提前就有所准备,所以一个人跑掉了。
在黄维兵团被全部消灭掉之后,毛主席、朱总司令专门发来了祝贺的电报。这封贺电里还特地提到了廖运周,讲他总算回归到了革命的这个大集体当中,并且带着110师的那些官兵们走上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廖运周瞅见毛主席、朱总司令发来的贺电后,心里那叫一个百感交集。二十多年的潜伏日子,可算是圆满结束,他觉着挺庆幸的,心里也高兴得很。
那晚,中原野战军办了庆功宴,这宴也是给廖运周办的欢迎宴。宴虽说办得挺简单的,可战友之间那份情谊把他给感动得不行。他端起酒杯,跟战友们挨个碰杯喝酒。
那天晚上,廖运周酒喝了不少,这可是他二十多年里头一回喝醉。以前他在敌人那边的时候,由于身份不一般,还有工作上的要求,他压根就不敢沾酒。这会儿他回到自己家里了,总算能毫无顾忌地敞开了喝酒。
廖运周对解放事业的贡献相当大,那他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廖运周陆续担任了沈阳炮兵学院的校长以及副书记的职务,之后还出任了吉林省体委主任,并且担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书长等工作,就这样一直持续到退休,始终都在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要知道,在1955年举行的第一次授衔仪式那会儿,廖运周获授少将军衔,这无疑是对他好些年军事生涯以及所做贡献的一种认可。
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活动马上就要举办了。那时廖运周年纪大了,身体也多病,可他还是不顾自己的劳累,去参加了相关座谈会。在会上,廖运周跟在场的人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些事儿,还做了爱国主义方面的宣讲,充分展现出他那深厚的爱国情怀。
1996年5月的时候,廖运周因为生病,在北京离世了,当时他是93岁。